首先林教授明确了三率一分的含义。他指出:对学校考试的“三率一分”(优秀率、及格率、低分率、平均分)进行分析,是教学评估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优秀率 :通常指85分及以上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及格率 :60分及以上学生人数占比;低分率 :40分以下学生人数占比;平均分 :全班或全年级学生的总分除以人数。
接着,林教授介绍了几种结构化分析路径。

首先是应用“三率一分”找差距的分析。这里又可以细分为两种:
一种是选定的县市与整体在“三率一分”上的差异:
- 如果 平均分相比明显偏低 ,可能反映整体教学质量或课堂效率存在问题;
- 如果 优秀率相比较低但低分率偏高 ,说明班级两极分化严重,需关注中间层和后进生;
- 如果 及格率相比低于整体 ,可能或质检试数据对比:
另一种是与历史成绩对比,即将本次考试与上一次考试数据对比,或诊断卷与预测卷对比:
- 若 优秀率提升 ,说明教学提优策略有效;
- 若 低分率下降 ,说明补差措施初见成效;
- 若 平均分稳定或上升 ,说明整体教学水平保持良好;
- 若某项指标 持续下滑 ,则需深入查找原因。

其次,林教授介绍了结合试卷内容找问题分析。
比如,题型/知识点失分分析:
- 哪些题型得分率低?是否为普遍性错误?
- 某些知识点反复出错,是否反映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还比如,学生群体表现:
- 高分段学生是否在难题上有优势?是否缺乏拔尖训练?
- 中间段学生是否存在“夹心层”现象(即中档题不会做)?
- 低分段学生是否集中在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态度等是否存在问题。
第三,林教授还特别强调,在发现问题寻找差距的过程当中,质量报告中要根据问题类型和可能原因提供在中考前复习阶段解决这些问题的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对老师的教学建议。
如建议优秀率低考虑是否存在教学难度不足、拔尖培养缺失?要设立分层教学、开展拓展训练;低分率高的是否补差工作不到位、学生基础薄弱?要加强课后辅导、设置一对一帮扶;平均分偏低的,是否整体教学效果不佳?要优化教学设计、加强课堂互动;两极分化严重的,是否存在分层教学未落实?要加强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等等。
指导中林教授还介绍了比较分析的几种方法,比如环比和同比,应用可视化辅助工具有助于读者直观性理解。如:
- 使用 折线图 展示各次考试“三率一分”的变化趋势;
- 用 雷达图 对比不同班级或科目的综合表现;
- 利用 数据透视表 快速统计各分数段人数与比例。
这是今年林教授对金榜教育老师们第三次的指导,他的讲解深入浅出,双方讨论也不亦乐乎,两位老师是觉得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