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 “党政领导科学决策 抗旱工地勇毅担当”项目活动
沉浸往事 感悟魂脉——龙海抗旱堵江截流全过程田野调查
一、活动要求
1.多方位了解龙海抗旱斗争场景,进一步加深对“龙江风格”的理解。
2.通过参与活动,提升个人的组织能力、信息收集、问题分析与交流沟通等能力。
3.初步了解与体验调查访谈、数据采集与分析等科学研究的基本办法。
二、活动准备
1.组建活动小组
以5~7人组成一个调研小组,注意小组成员在特长、性格等方面形成互补,推举小组负责人,邀请至少一位老师作为项目活动导师。
2.分析活动内容
(1)知识准备:听取老师介绍龙海大抗旱的讲座,完成“自主阅读”,初步了解抗旱斗争全过程。
(2)思考与研讨:龙江风格的关键词是“大局”,当时的“大局”是什么?为什么需要牺牲局部利益,才能保住大局?当时有没有既不需要牺牲少数人利益,又能保住大局的两全齐美的办法?
3.明确数据采集
(1)龙海抗旱斗争中三次堵江截流以及其它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现场照片。
(2)受访老领导、老前辈的谈话记录。
4.确定任务分工
(1)小组长负责活动全过程的统筹协调。
(2)2~3人负责受访老领导、老前辈的事先联系。
(3)2~3人负责訪谈文字记录
(4)2~3人负责访谈过程的音、视频记录。
5.制定活动计划
(1)从当年在抗旱斗争时的工作单位、职业、参与抗旱的主要事迹、当前身心健康状态等方面,研究决定本次活动访谈对象,注意采访对象类型的多样性,以便获得更全面信息。
(2)讨论制定包括活动时间、联系访问对象与提前面呈访问计划、现场提问交流、图文数据记录、活动安全措施落实、交通方式、活动经费开支等内容在内的活动计划,形成规范的计划文本。
6.上报活动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将活动计划文本呈交班主任或指定的部门(老师),听取审批意见,按照学校与导师要求,完善活动计划。
三、实施计划
(1)参观“龙江颂歌”主题公园园区内的“龙江风格”展示馆。
(2)寻访当年指挥堵江截流的老领导,聆听艰苦抗旱英雄事迹,追思火热场景,体验艰苦条件,记录走访成果。
(3)走进图书馆,线上线下两条路径查找阅读当年通讯报道,尽可能多了解龙海抗旱斗争概况。
(4)活动质量把关
①每次访谈后,交流文字记录,检查记录是否完整准确,如有需要通过集体回忆补充完整
②将整理好的文字记录呈交受访老领导、老前辈审阅,请其签字认可。
四、思考研讨
组织一场主题研讨会。
1.由各小组代表发言与自由发言相结合的方式,就以下问题阐述观点。
问题一:为什么龙海县委县政府必须组织全县人民奋起抗旱,如果不组织这场抗旱斗争,会产生什么后果。
问题二:龙海县委县政府做出全民抗旱,需要承担什么风险。
问题三:龙海党政干部在抗旱斗争中身先士卒以作则的行为动机。
问题四:龙江风格的内涵,除了顾全大局之外,还有什么?
问题五:当时作出顾全大局牺牲小我决定的少数人群体,信念基础是什么?
问题六:“龙江风格”的社会价值是什么?
2.形成结论
(1)龙海当年以大量人力人工+少量简单机械,短时间内完成三次堵江截流,从这个历史事实中,加深对“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唯物史观的理解。
(2)为什么在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农民群众,在新中国就能够形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迸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中国农民精神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还说明了什么问题。
五、活动成果
(1)龙江抗旱斗争口述史。各将田野调查成果,以龙海抗旱斗争中事迹为主线,集体创作完成一篇《龙江抗旱斗争口述史》。
(2)研讨会纪要。研讨会每个议题,由专人(小组)负责,形成一份研讨纪要。
以上集体活动成果,包括访谈原始记录与音视频记录,存入学校教学资源库,运用于后续教学。
六、评价反思
(一)田野调查目标达成度
1.我们的田野调查活动计划是否全面周密,过程中是否有哪一些事项我们事先考虑不足。
2.我们的调查记录是否反映了龙海抗旱斗争的主要过程与关键场景。
3.这场田野调查是否成功,我们自己应当如何评价,有什么经验可以总结,有什么不足需要注意,并在今后学习与工作继续提高。
(二)调查过程对个人成长的促进作用
1.田野调查前后,我们对于“龙江风格”的了解理解增加了多少,加深了多少。
2.个人能力与素质是否满足本次主题活动要求,在调查过程中与经历过龙海抗旱斗争的老前辈的沟通过程是否顺畅,我们掌握的沟通技巧是否够用好用。我们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补强短板。
主题二 “万众一心三次堵江截流 战天斗地彰显人民伟力”项目活动:
抚今思昔 巨变沧桑——九龙江下游水利建设辉煌成就大考察
一、活动要求
1.走访龙江下游,实地踏堪当年堵江截流抗旱遗址,体验当年堵江截流的战斗过程,拍摄当年堵江截流遗址的当前景观照片。
2.通过实地考察与政府相关部门调研,全面了解与记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漳州市九龙江下游水利系统建设规划及其实施情况,了解历次旱涝灾害的发生与防治情况,由此比较国家与社会的巨大进步。
本项目活动的田野现场调查部分,建议与项目活动一合并进行,一次活动分别研讨与形成成果。
3.注意在活动过程中,锻炼提升个人的组织能力、交流沟通、书面与口头的表达能力、信息收集与问题分析等项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组建活动小组
以5~7人组成一个调研小组,注意小组成员在特长、性格等方面形成互补,推举小组负责人,邀请至少一位老师作为项目活动导师。
2.分析活动内容
(1)知识准备:
① 九龙江(尤其是九龙江下游)、漳州平原与漳州市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情况。
② 漳州历史上的水旱灾害的发生情况。
(2)内容消化:
水利设施设备
3.明确数据采集
(1)漳州历史上水旱灾害数据。
(2)解放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的漳州市水利建设数据。
4.确定任务分工
(1)小组长负责活动全过程的统筹协调。
(2)在导师指导下,2~3人负责事先联系相关政府部门与机构单位。
(3)2~3人负责訪谈文字记录。
(4)2~3人负责访谈过程的音、视频记录。
5.制定活动计划
(1)确定走访的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与相关行业企业。兼顾全面性与多样性,以便获得更全面信息。
(2)讨论制定包括活动时间、联系访问对象与提前面呈访问计划、现场提问交流、图文数据记录、活动安全措施落实、交通方式、活动经费开支等内容在内的活动计划,形成规范的计划文本。
6.上报活动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将活动计划文本呈交班主任或指定的部门(老师),听取审批意见,按照学校与导师要求,完善活动计划。
三、实施计划
1.登门或邀请相关专家来校,以讲座方式,介绍漳州市历史上的水旱灾害,介绍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水利建设工程项目概况、施工过程与发挥作用情况。
2.组织或者鼓励同学,现场向演讲专家提出问题,以深入了解情况,掌握更多数据信息。
四、思考研讨
采取线下线下融合方式,组织专题研讨会,就以下主题展开研讨。
研讨主题:龙海大抗旱主要靠人力人工,而改革开放之后的水利工程施工中,工程机械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进入新世纪,施工基本实现机械化。从这个变化中,进一步感悟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理解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五、活动成果
1.新中国漳州水利建设成就摄影展(集)。将田野调查中的摄影照片,编辑制作成一个影集,配以必要文字说明,举办一次专题影展。
2.研讨会纪要。研讨会议题,由专人(小组)负责,撰写一份研讨纪要。
以上集体活动成果,包括访谈原始记录与音视频记录,存入学校教学资源库,运用于后续教学。
六、评价反思
1.本次实践活动的目标达成度,活动过程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的细节有哪些。
2.我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如何,团队成员之间是否树立起互相学习互相支持风气。
3.活动中是否暴露出个人的能力素质短板,今后如何加强学习,加强针对性训练。
主题三 ”‘龙江风格’时代标杆 传承发扬神州大地“项目活动
薪火相传 庚续风骨——龙江风格传承的源流效应调研
一、活动要求
通过与父母亲朋的家庭交流与专业学习实践,了解家长(亲朋)单位与漳州市各行各业学习践行“龙江风格”的工作部署与落实情况,了解近年来漳州市与全国各地的“龙江风格”传承与发扬实践,宣传先进事迹,撰写调研报告。
二、活动准备
1.学习文件
(1)漳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学习包括“龙江风格”在内的漳州“五种精神”相关决定。
(2)《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关于学习践行漳州“五种精神”的规划要求。
2.信息采集
(1)从媒体报道中收集相关的活动与先进人物事迹。
(2)向家长及亲戚长辈了解其工作单位的学习贯彻情况。
(2)在专业实践教学中,了解所在行业企业的学习贯彻情况。
三、思考研讨
1.举办一场小型辩论赛会,用角色代入方式,以堵江截流的赞成与反对两种意见做为正反方,以深化道理辨析,促进同学们认知内化。
2.理解一个观点:推动五个文明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特征,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四、活动成果
把活动过程中采集的数据信息与对先进人物访谈记录,汇聚整理成一个调研报告集。
五、评价反思
1.本次活动的目标达成度,活动过程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的细节有哪些。
2.活动中是否暴露出个人的能力素质短板,今后如何加强学习,加强针对性训练。
主题四 “以史为鉴知兴替”项目活动
鉴往知来 踔厉奋发——家乡“四史”引领的个人发展
一、活动要求:
1.结合《历史》课程《1.13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认识》相关内容学习,引导学生认识“20 世纪 50~70 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曲折和伟大成就,……,理解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2.结合《思想政治》课程基础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相关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进程;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认清自己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目标中的历史机遇与使命担当,以热爱祖国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健康成长、成才报国。”
3.结合《思想政治》《历史》课程学习,教师指导学生以漳州红色文化为核心,有重点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内涵与相关史实,寻找漳州红色文化,了解我们身边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二、思考与研讨
坚决反对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过去一段时间,西方敌对势力借助互联网传播手段,讥讽民族英雄、嘲笑革命先烈,甚至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党史、国史、军史。他们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我们一定要认清他们的险恶政治用心,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活动成果
以帮助同学们思考沧桑巨变背后的人间正道,加深对“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的领悟理解和引导同学们展望个人未来职业生涯,增强人生重要关口的道路选择自觉为目的,举办一次以“回望来时的路,看清脚下的路,走好未来的路”为主题的演讲会。汇编演说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