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频道首页 资讯频道分类 切换频道

永安行随笔之复兴堡

2019-05-03 08:526700
 作者:马长冰(福建)
 

      我们入住福建省永安市的燕江大酒店,20楼可以俯瞰燕江,远望青山。我清晨起身开窗,但见浓雾锁燕江,一片茫茫。出了酒店大门,却见燕江边广场上有二女曼妙舞剑。待到九点,晨雾初开,阳光明媚,我们驱车前往永安燕西的文龙村复兴堡。
      抗战期间,从1938年8月到1945年5月,福建省政府迁移到永安县。
     筹建于福建漳州的国民党中央直属台湾省党部于1943年从漳州迁址永安文龙村的余家堡,逐将余家堡更名复兴堡,旨在光复台湾,返回家园。
    余家堡建造于清咸丰年间,距今约110多年。座西朝东,堡高8.5米,墙厚1.7米(五市尺!),土木结构,中轴线两侧各建有一座木构一进九开间房,门外有一口池塘。四面环山,环境优美,古朴方正。距离地面约6.5米的墙内建有一周木构回廊,墙上开了一尺见方的小窗,可以对外瞭望,这就是“堡”的意涵。
    门外有一口池塘,这既是筑墙取土的需要,也是日常用水生活的需要,还有防火必备,因此福建的土堡与土楼门外多有池塘。
        现在复兴堡正在重新装修,只有进门左首第一间、当年谢东闵的居室比较完整。初期他担任台湾省党部的宣传工作。
        当时复兴堡内的台湾省党部要员都是台籍人士。抗战期间,台湾仍属日本殖民地,他们立志光复台湾、归返家园。 他们便以唐代诗人岑参的《逢入京使》题壁,现在堡内仍然可以看到谢东闵当时在墙上写下的这篇诗句: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复兴堡承载着抗战时期光复台湾省的重要使命。复兴堡遗址,也见证了台湾省是祖国不可分割的存在。如今,台湾省虽已光复,却未实现祖国统一。复兴堡的历史召唤着台湾早日回归实现祖国统一,共同为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使命做贡献。
        愿如今天这样的天气,雾开见晴,春风和畅。
      *谢东闵生于1908年,台湾彰化人,国立中山大学毕业,历任台湾省第九任省主席、“中华民国副总统”,以及“总统府资政”。2001年4月去世,享年95岁。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