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频道首页 资讯频道分类 切换频道

永安行随笔之萃园

2019-05-03 08:556210
 作者:马长冰(福建)

      抗战期间,福建省政府迁移到永安县达七年多。福建省政府卫生处搬到永安吉山村萃园,所属防疫大队也在那儿。防疫大队生产疫苗,需要喂养动物,八叔就应招去了。
萃园是当地刘氏家族所办的学堂,坐北朝南,后山茂林翠竹簇拥,前面一带良田平展,其间山溪贯穿,翠竹夹岸,小桥流水,环境十分清幽。原是攻读学堂,却成避难之处。
    卫生处有这样优美的环境,并非是为休闲养生,而是生产疫苗对抗日寇的细菌战。他们虽处隐秘之地,却是抗战前沿。
    现在作为抗战遗址修复了萃园,屋后还可以看到当时的防空洞,或许那也是疫苗的储存洞库。
        这次到永安,来到萃园,勾起了我的思绪,别有一番感慨。抗战时期我的八叔随福州逃难的人群也跑到了永安县。他被招到防疫大队负责饲养动物。
        八叔跟我的父亲时常讲述过往故事,他在永安的经历是印象最深刻的。他在小溪边上搭了窝棚饲养动物,主要是养小白鼠和兔子,用于生产疫苗。这次到此所见,体会到这里确是饲养动物的好地方。只是以自己童年放牛的感知而言的。
       据八叔讲述,日本飞机空袭的时候,他分工负责携带一台显微镜疏散到深山,那时候显微镜还是十分贵重的。有一次山上的农民见他拎了一只精致的木盒子,要八叔打开察看。他拿出显微镜,说是打飞机用的,也就平安无事了。
       防疫大队养有马匹,供交通运输使用,平时进城购买饲料也可以骑马。八叔曾经骑马远出,天黑了看不清回家的路,而马却飞快地原路返回。看来“回头马不用鞭”此话不虚。抗战胜利,防疫大队迁回福州。
         我们没有忘记,在那民族灾难深重的岁月,抗战的烽火燃遍前线与后方,永安民众和在此避难的人们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中华儿女力所能及的贡献。
        *据有关资料:抗战期间,瘟疫与战乱结伴而至,日寇在宁波投掷鼠疫炸弹,引起爆发,疫情随避疫人员带入临时省会永安,引发鼠疫流行。驻扎在吉山的省防疫大队和省卫生实验所、卫生处附属省立医院等机构和人员全力投入扑灭疫情工作,并紧急生产相关消杀、灭鼠、疫苗等物品供应闽浙赣各地。这次福建发生的第二次鼠疫大流行,年发病约2万多例,病死率80%以上,患者以腺鼠疫为主,占90%以上。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