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频道首页 资讯频道分类 切换频道

好的教育规划考验系统协调力 ——高质量编制“十四五”教育规划系列评论之二

2021-04-08 11:164300
 目前正是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关键时刻。“十四五”教育规划,是我国教育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国教育普及任务基本完成,教育进入“后普及化”阶段后实施的第一个五年教育规划。教育事业是极其复杂的,带有极强的系统性特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使规划具有科学性,既不至于“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也不至于贻误教育发展的时机呢?科学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政策措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学习需求,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协调好各部分的发展。

  在协调各级各类教育方面,使教育结构体系具有整体性和开放性。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财政增收放缓的背景下,要坚持规划的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聚焦教育普及后的结构性改革优化问题,在公平优质的主题下,着力补短板。当前,在纵向结构上,学前教育、终身教育发展仍不充分。在横向结构上,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农村教育、家庭教育发展仍有瓶颈。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尤其农村教育方面,“十四五”教育规划要贯彻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统筹规划农村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和助力。

  协调好各级教育的关系。各地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尤其要多渠道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的优质均衡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在解决“大班额”的同时,严控超大规模学校。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继续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实现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协调好各类教育的关系。尤其是要协调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优化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多种形式地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提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巩固教育扶贫成果,想方设法创造性地办好农村和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做好劳动教育,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做好初中段与中职的有机衔接。特别要注意结合当地实际的教育需求,加强非学历的职业培训,为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所需人才、技能提供有力支撑。办好特殊教育,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完善农村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农村地区普通中小学开展随班就读,推行融合教育。

  促进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调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使线上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凸显。以此为契机,“十四五”教育规划也应该把线上教育、家庭教育和家校共育通盘考虑。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尤其是要注意向乡村网络教育倾斜。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健全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机制,切实形成家校共育的新天地。

  在协调各教育主体方面,要切实形成合作共育的教育治理新格局。“十四五”期间教育结构不断完善,要从过去主要面向学龄人口的学历结构体系,逐步发展为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体系。这必须依靠人民,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构建机制、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激发政府、学校、社会、社区、家庭等各主体的活力。教育事业需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在党的领导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克服狭隘短视的教育功利化。破除“五唯”教育评价,杜绝管理中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确保学校办学自主权,切实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社会各界和家长支持学校建设,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教育,参与教育改革,形成教育合力。

  在教育基本普及后,普遍地、长远地促进深层的教育公平与优质,必须充分调动家长的教育积极性,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当前,家庭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同时又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性。城镇家长普遍存在着教育焦虑,这和家长的较高教育期望与不足的教育能力的落差密切相关。大量的留守儿童家长更需要家庭教育指导,以更好地给孩子关爱和教育。因此,“十四五”期间,有必要将家庭教育纳入规划中,明确家庭教育责任,引发、撬动家庭教育育人理念、育人方式的变革。要切实地加强政府、学校、社区和妇联等相关部门、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责任,构建教育行动共同体。家庭教育的难点仍是在农村。“十四五”期间,要做好农村家庭教育指导,为家庭教育法的出台做好宣传工作。同时,学校、社区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的同时,搭建亲子沟通交流的平台,形成亲子教育的机制。

  “十四五”期间,社会教育资源会更加丰富,也就有如何规范、协调的问题。要切实让校外机构成为人才成长的有力资源而不是不良竞争、焦虑的加速器。新闻媒体要侧重宣传科学理性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全面、准确地向社会公开各项政策和重要事项,尤其是和人民群众利益攸关、家长们普遍关心的政策和事项,更好地形成信息的交流与反馈机制,促进育人生态的改善。

  教育各主体的广泛参与,也要体现在“十四五”教育规划制定中来。各教育主体对规划制定的广泛参与,是以人民为中心、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等原则最切实的体现,是教育各方沟通理解形成行动力、形成合力的过程,也是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这有助于教育事业科学可持续的发展,也有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和获得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刘巧利)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关于教育的思考
3月13日(周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正式发布。最终文件全文共19

0评论2021-04-08764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四十三章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0评论2021-04-08981

编制规划要注重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高质量编制“十四五”教育规划系列评论之七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

0评论2021-04-08441

教育规划要做好编制与执行的有机统一 ——高质量编制“十四五”教育规划系列评论之六
编制十四五教育规划,是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十四五教育规划编制通过在即,必须重申的一项重

0评论2021-04-08461

编制规划要在健全协同育人机制上下功夫 ——高质量编制“十四五”教育规划系列评论之五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并在人才培养路径上进一步凸显了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

0评论2021-04-08438

因地制宜做好后发展地区的教育规划 ——高质量编制“十四五”教育规划系列评论之四
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决策部署,教育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后发展地区主要包括边远贫困地区、农

0评论2021-04-08409

与时俱进的教育规划宜突出“五个”意识 ——高质量编制“十四五”教育规划系列评论之三
编制教育五年发展规划既重要又常规。由于每隔五年就要开展一次,所以很多人不可避免地会用惯性思维和工作经验来对待这项工作。但

0评论2021-04-08448

起草好的教育规划要心中有人 ——高质量编制“十四五”教育规划系列评论之一
在全国制定十四五教育规划之际,各级政府及各类教育也在制定十四五教育规划。怎样才是一份好的规划?除了大的方向正确,还可以从

0评论2021-04-08439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人大代表解读“十四五”规划教育发展战略
新京报讯(记者冯琪)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已于昨日(3月5日)开幕。记者注意到,代表、委员们拿到的材料报告中,

0评论2021-04-08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