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频道首页 资讯频道分类 切换频道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六个维度

2021-04-08 11:12638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一战略决策。在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全面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的教育体系,不仅有助于大幅提升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强劲动力,也有助于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参考,充分展示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质量”是一个具有比较特征的相对概念,既体现在自身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状态的历史性纵向比较中,也体现在具有共同特征的某类事物之间的横向比较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一方面要加快自身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教育发展活力和动能,持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强化对外开放,树立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形成并扩大教育国际影响力,构建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引领性和带动力的教育体系。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六个维度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全面坚持和加强党在推进教育现代化中的领导地位,确保教育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是我国教育体系从残缺落后到完整跨越进而实现质量不断提升的关键基础,也是实现教育改革外在环境与内在要素保持长期稳定和谐从而在更大范围惠及全体人民的坚强保障。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根据党的理论、路线、方略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集聚强大优势资源稳步前行。加强党的领导,需要实现党组织“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提升新时代干部队伍的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改善治理方式,循序渐进优化权责结构,确保教育改革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焕发更大的生机与活力,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的本质是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坚持立德树人,需要以人为本,确保教育目的定位在人的全面发展上,在发展动力和方法上突出理解人、尊重人、相信人和依靠人的理念,切实把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和关键要素,实现由工具性教育向主体性教育转变、知识性教育向文化性教育转变、单一求真教育向真善美综合教育转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立德树人需要深化教育领域评价改革,充分发挥评价的“指挥棒”和“度量衡”作用,全面破解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顽疴痼疾,扭转教育评价同质化、评价重点异化的倾向,着力解决教育评价内容唯分数、唯升学、唯论文、唯文凭、唯帽子等现实问题,畅通不同类型和层次教师上升通道,促进学校教师“守初心、担使命”,推动教育教学体系的深度转型,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回归教学、回归人才培养。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突出制度引领。制度体系是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具有明确的指引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制度建设需要以综合改革和系统思想为指导,坚持整体性、层次性、结构性、功能性和相关性等原则。一是加强“自上而下”的制度分析,立足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实际并结合未来发展趋势,详细梳理、分析制度体系的合理性和适切性,面对新形势和新特点,制定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制度,修订完善已有的配套政策,淘汰废除阻碍教育发展的落后制度。二是进行“自下而上”的研究,学校的现实问题和地方改革的经验教训是制度体系建设的土壤,通过调查研究与创新试点取得的丰富成果将为制度体系建设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三是必须高度重视资源、人事、教学等对教育发展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影响的关键制度和政策的制定,以科学系统的制度体系引领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实施分类指导。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类型和水平差异显著,不同区域、层次、类型的教育发展的历史传统、现实模式和未来图景也各有特点。高质量教育体系由充满活力、因地制宜和各具特色的子系统组成,这需要将教育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起来,既为各地、各校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硬性底线要求以确保改革创新方向不动摇,也为不同地区、学校发展提供更多弹性和广阔空间以促进更丰富多样的特色发展。当前我国区域一体化战略布局和实践如火如荼,需要赋予雄安新区、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试验区及中西部地区教育在改革发展、创新引领等方面不同的任务、重点和权限,充分发挥各自区位特点和制度优势,打造特色明显、优质创新的区域教育体系,为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蓄势聚能并提供示范和引领,最终实现以点带面,推动我国教育朝着更加多样、更加开放、更加优质的理想形态跃进。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夯实资源保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一方面需要全面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确保经济发展形势的长期稳定向好;另一方面需要各利益相关主体形成合力,为教育发展提供稳定坚实的资源尤其是经费支持。夯实资源保障,需要各级政府充分认识教育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对标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经费投入水平,逐渐加大教育经费财政投入。夯实资源保障,需要调动地方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家庭等主体的资源投入积极性,尤其是通过简政放权激发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加大投入,形成教育资源的“众投模式”。夯实资源保障,需要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结构,加强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引导教育经费向一线教师、学生、教育教学倾斜,全面提升教育经费使用效率。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持续凝练理论。恩格斯认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是零散的、具体且生动实践的高度概括和凝练,能够在更长远未来、更大空间发挥更稳定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加快高质量教育发展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客观规律,通过系统扫描、问题审视、因果挖掘和进路揭示,探索新的理论、思想和方法,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系统科学、完整可靠的理论指导,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筑基稳舵。推进高质量教育发展理论研究需要坚持普遍联系、永恒发展、内外因结合和质量互变等基本观点,坚持以传统为理论源泉,以民族为生发基础,以开放为重要途径,以实践为根本检验,以创新为改革动力,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理论体系。推进高质量教育发展理论研究,需要集聚研究力量开展重大理论攻关,从不同学科视角对教育改革发展进行历时性审视和共时性剖析,不断拓展教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促使“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一战略决策行稳致远。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关于教育的思考
3月13日(周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正式发布。最终文件全文共19

0评论2021-04-08764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四十三章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0评论2021-04-08981

编制规划要注重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高质量编制“十四五”教育规划系列评论之七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

0评论2021-04-08441

教育规划要做好编制与执行的有机统一 ——高质量编制“十四五”教育规划系列评论之六
编制十四五教育规划,是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十四五教育规划编制通过在即,必须重申的一项重

0评论2021-04-08461

编制规划要在健全协同育人机制上下功夫 ——高质量编制“十四五”教育规划系列评论之五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并在人才培养路径上进一步凸显了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

0评论2021-04-08438

因地制宜做好后发展地区的教育规划 ——高质量编制“十四五”教育规划系列评论之四
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决策部署,教育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后发展地区主要包括边远贫困地区、农

0评论2021-04-08409

与时俱进的教育规划宜突出“五个”意识 ——高质量编制“十四五”教育规划系列评论之三
编制教育五年发展规划既重要又常规。由于每隔五年就要开展一次,所以很多人不可避免地会用惯性思维和工作经验来对待这项工作。但

0评论2021-04-08448

好的教育规划考验系统协调力 ——高质量编制“十四五”教育规划系列评论之二
目前正是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关键时刻。十四五教育规划,是我国教育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

0评论2021-04-08430

起草好的教育规划要心中有人 ——高质量编制“十四五”教育规划系列评论之一
在全国制定十四五教育规划之际,各级政府及各类教育也在制定十四五教育规划。怎样才是一份好的规划?除了大的方向正确,还可以从

0评论2021-04-08439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人大代表解读“十四五”规划教育发展战略
新京报讯(记者冯琪)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已于昨日(3月5日)开幕。记者注意到,代表、委员们拿到的材料报告中,

0评论2021-04-08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