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活动:考察穿越岁月的红色印记

   2022-01-07 6470
核心提示: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中共福建省海峡教育研究院支部成员考察了留有红色印记的福清东关寨。
   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福州市革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地发挥古厝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2022年开年第一天福建省海峡教育研究院党支部就开展支部活动,带领支部成员前往红色古堡-东关寨。

微信图片1

东关寨位于福清市一都镇东山村,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由当地何姓家族营建并居住,是目前福清唯一保存的古堡式古建筑东关寨由东向西,依山势高下而建,层层递升,平面呈长方形,是古堡式建筑的代表,与闽西的土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系土木结构,分上下两层,共99间,总长76米,宽55米,系中轴线对称布局,3座并排,中厅面阔5间。围墙下面为花岗岩垒砌而成,上半部为土筑,厚约2米。正对面南主寨门的这列建筑为主建筑,系风火墙式建筑,共3进。主建筑两侧的两列建筑则是横向的,所以又叫横厝。寨在东南、西南、西北3处开门,寨门为石枢木板门,以重阳木制成,十分厚重。寨体坚固实用,既便于生活,又便于全寨防火、防匪。

图片 2

1935年春,红军在罗汉里建立了游击根据地。在中共福清中心县委的领导下,游击队不断壮大。罗汉里革命根据地的80多位游击队员曾在此上演打地主、烧地契、分粮田、退国民党保安队的英雄故事。如今,作为闽中工农红军游击第一支队战斗地旧址,东关寨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福州市党史教育基地。
微信图片2

 1935年,闽中工农游击第一支队攻下东关寨,由此门进入寨内。
图片 5 

党支部成员雄姿英发在胜利的号角下合影。
图片 2(1)

步入东关寨,支部成员们无不被眼前厚重的“历史感”所倾倒——由花岗岩垒砌而成的围墙,坚牢壁立,气势非凡;墙壁上的斑驳弹孔,历经70余年风雨依旧清晰可见。古厝内,木板门古朴厚实、窗棂花纹精美,让人流连忘返。 
微信图片3    

院领导对当年的革命进行了解读,专家们也对东关寨革命历史进行认真研究 。
组合 8
  支部成员激情彭拜重温入党誓词。
图片 9
 

看到当年的刀剑,一位练过太极剑的同志与一位练过少林六合剑的老同志不禁技痒,“老夫聊发少年狂:六脉神剑好功夫!”

图片 10

“嗒嘀嗒....”老党员背起当年的行军壶,吹起了革命的冲锋号,专家们热血沸腾纷纷追忆起那段峥嵘岁月。

图片 11

最后支部成员们表示:东关寨见证了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生活在幸福的新时代,我们要在追寻红色记忆中,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一心一意跟党走。

 图片 13(2)

研究院支部成员东关寨前开心大合影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频道
  • shtxc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频道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福建省海峡教育研究院简况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闽ICP备19002640号-1